中药材产业污染少、附加值高、产业链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咸丰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世界硒都”核心板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孕育了丰富的山中硒药,已发现药用植物186科1135种,富集天麻、首乌、竹节参、七叶一枝花、鸡腿白术等珍贵药材,是“华中药库”核心组成部分、湖北省优质中药材主产区。近年来,咸丰县借助恩施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东风,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山中宝”变成“袋中金”。
咸丰县要深入践行“两山”,立足生态优良、药材资源丰富、药材品质上乘等有利条件,抢抓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强保障、扩规模、创品牌、拓空间,实现“硒药成金”。
高位合力推进。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在扩规提质、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实质运行、合力推进。完善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建设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中药材产业发展。发挥中医药产业协会作用,在行业管理、品牌推介、行业活动、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有效发力。
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制定出台新的激励性政策措施并配套财政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培育培优市场主体。
积极争取科研支持。争取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支持帮助,为中药材种苗保育、建设、精深加工等提供技术支持。
规模化发展中药材。按照“示范带动、分类推进、全面发展”思,采取“引导+企业参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重点发展黄精、白术、灵芝、木瓜、黄柏、五倍子等优势品种。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推广经济林+中药材、油茶+中药材、农作物+中药材等种植模式,解决中药材种植与“非粮化”的矛盾。利用山边、林边、屋边、地边、溪边等“五边地”种植黄柏、五倍子、厚朴等优势木本药材,变闲置地为“金土地”。
打造集中联片。探索运用“公司+科技++市场+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将药材种植重点乡镇,如清坪、坪坝营、活龙、曲江、高乐山等打造成串线连片示范。联动州内中药材种植企业与中药生产企业,开展合规性评估,共建GAP,实现白术、厚朴、木瓜、续断等道地药材GAP全覆盖。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遴选一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知名度高、地域特色突出的优质中药材,推进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并使用“绿色+富硒+有机”的“唐崖”区域公共品牌。
深挖品牌文化内涵。以苗医苗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挖掘、收集、整理苗医苗药文化,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拓展本地中药材在苗医苗药中的全面应用。
积极开展推介活动。组织市场主体参加中药材共建共享交流大会、硒博会、农博会等推介评选活动。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大力推介“山中硒药”。举办好一年一届的灵芝产品推广大会,争取举办国家级鸡腿白术、灵芝发展峰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做足融合文章。依托部连接带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坪坝营森林公园,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核心区、康养健康新区,配套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主题酒店、中医药文化特色街道,打造县城唐崖坪坝营中医药文化特色旅游线旅游目的地增添中医药元素。
培育康养业态。引导中医诊所、专科医院和养生保健机构向中医药文化主题街道集中,大力开展针灸、中药医美、中药养生等特色服务,努力把咸丰打造成全国中医药服务目的地。
丰富产品供给。研发咸丰鸡腿白术、黄精等药食同源中药材和青钱柳、藤茶、老鹰茶等系列大健康产品。依托道地药材研发一批日化品、兽药产品等,并在州内完成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