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精神康复治疗
  • APA新版精神症指南(一):选择抗精神病药
  •   抗精神病药是精神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依赖于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因具体患者而异。因此,作为选药的一部分,医生在开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应采集有关患者治疗偏好及既往治疗反应的信息,随后与患者讨论一种药物相比于其他治疗手段的潜在获益和风险。

      很多患者希望家人或其他人也参与到讨论中,为其提供支持。讨论的深度无疑取决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即便是激越患者,以及存在思维障碍的患者,如果能够找到那些造成主观痛苦且抗精神病药可以治疗的靶症状,如焦虑、眠差,或存在自知力的患者的妄想,医患联盟同样能够得到强化。向患者提及发生急性副作用(如,头晕、镇静、不宁等)的可能性,也可以帮助其发现及报告副作用,并可能有助于维持治疗联盟。精神症患者常存在注意及其他认知功能的损害,且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可能更显著;伴随着治疗的进行,医生需要不时将话题引回针对靶症状及副作用的讨论上来。

      基于循证学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GAs)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s)排名,或制定治疗流程,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包括临床研究设计异质性很高,抗精神病药的头对头比较数量有限,且很多抗精神病药数据较少。同理,不可能给SGAs或FGAs贴上优先选用的标签。尽管对于具体患者而言,不同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及耐受性可能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差异,但除了氯氮平之外,并无确切证明某种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始终优于其他药物。尽管针对首发精神症患者的数据较有限,但研究中的SGAs的疗效看上去并无差异。并且,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去预测一种药物相比于其他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风险。

      因此,选择特定抗精神病药时通常需要与患者讨论可能出现的获益及副作用,并将以下因素纳入考虑:既往治疗史(包括疗效及耐受性);具体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受药物副作用影响的健康问题;其他药物相关因素,如可用剂型、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受体结合性质及药代动力学考虑。

      药物的可用剂型可能影响选药。例如,口服液或口崩片适用于吞药困难或对药物存在矛盾心理、不一定真正将其咽下的患者。使用植测技术的可摄取传感器有助于评估患者摄入药物的情况,但FDA指出未观察到依从性的改善。一些患者可能偏好长效针剂(LAI),该剂型对于既往治疗依从性差或不确定的患者可能尤其有用。短效针剂可短期用于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以及急性激越患者的紧急给药。

      必须认真关注抗精神病药与其他处方药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例如,同时处方多种药物时,副作用(如,镇静、抗胆碱能效应)可能叠加。此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血中处于游离状态、可作用于受体的药物量。由于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对血浆蛋白高度亲和,联用另一种可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可能置换抗精神病药,导致血中非结合态药物比例的升高。

      另一个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原因与代谢酶有关,如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黄素单加氧酶。抗精神病药经由CYP酶系的肝代谢得到了尤其广泛的研究。药物之间可能互相竞争同一种CYP酶,或、CYP酶的活性,改变经由此通代谢的药物水平。对于代谢产物有活性的抗精神病药,CYP酶活性的变化可影响活性代谢产物的相对量。因此,如果一名患者正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使用软件检查药物相互作用是有用的。

      除药物相互作用外,其他很多因素也可影响CYP酶,进而影响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例如,吸食烟草或可CYP1A2,导致经由该酶代谢的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下降,包括氯氮平及奥氮平。反过来,戒烟(有意戒烟或入住无烟病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会相应升高。这种血药浓度的变化可能相当剧烈,导致药物有效性或毒性的变化。中的多种主要素(如,Δ9-四氢酚,二酚)经由CYP3A4代谢,而二或可CYP2C19。

      并且,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活性代谢产物的相对比例,以及半衰期等其他药代动力学指标,均可能受到代谢酶活性遗传差异的影响。不同种族的CYP2D6多态性呈显著变异性,可能是对抗精神病药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家族1(ABCB1)基因可影响P-糖蛋白的膜转运,进而影响脑内药物浓度,包括抗精神病药。虽然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临床选择抗精神病药的适用性仍在探讨中,FDA已经将CYP2D6多态性检测整合进入匹莫齐特剂量推荐中;这一做法基于以下发现,即慢代谢者剂量超过4mg/d(儿童超过0.05mg/kg/d)时,心电图发生改变的风险升高。

      此外,很多其他山柳村寡妇的情史抗精神病药的说明书中均提及基于代谢状态调整剂量的需要。更多有关抗精神病药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信息可查询。

      一些抗精神病药的吸收受到胃内食物存在与否的影响。一些患者可能难以依从恰当的餐食量或内容,这一点可能影响到这些抗精神病药的选择。

      抗精神病药的半衰期是另一个选药时可能有用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相比于半衰期接近24小时的药物,半衰期短的抗精神病药需要单日分次服用的可能性更高。针对容易忘记服药或治疗间断不依从的患者,或可优先考虑半衰期较长的口服抗精神病药或长效针剂。然而,如果抗精神病药(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显著长于24小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药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可能增加评估患者药物调整剂量后反应的难度。如果患者为老年人,目前正在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的药物,或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处方长半衰期的抗精神病药也应额外谨慎。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通常存在某些生理变化,包括心输出量下降(伴随而来的是肝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肝代谢可能下降、脂肪含量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可能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可能导致药物效应延长及对药物的性升高,进而影响疗效及副作用。

      副作用是选择抗精神病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表达针对某种特定副作用(如,体重增加)的顾虑。特定副作用(如,不能、体重增加、镇静、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也可能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或阻碍其达到过去的功能水平。如果患者共病疾病,如糖尿病、心脏传导功能异常、癫痫等,选择抗精神病药时则需考虑药物恶化原有疾病的可能性。老年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副作用更加易感,如迟发性运动障碍、直立性低血压、抗胆碱能副作用,因此或可优先选择上述副作用风险较低的药物。

      另一方面,药物副作用有时也可以为患者带来帮助。例如,针对睡眠不佳的患者,或可选择一种镇静效应更强的抗精神病药,并安排在睡前服用。无论最初选药时针对副作用的考虑如何,治疗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副作用,并与患者额外讨论副作用,因为副作用可能关乎患者的治疗偏好。